昨天晚上看了知乎的一篇文章,感觉写的很好。

逐渐也似乎理解了我的这种行为。

下面摘录一下:(知乎好像不能复制了,下面我就手打吧)

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。其实接触过好几次了,但没有仔细的去理解过,现在一看,确实是很有道理的。

第一层需求:生理需求,比如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和 性
第二层需求:安全需求,人身安全,健康保障,工作保障,家庭安全等
第三层需求:情感与归属的需求 友情 爱情 性亲密等
第四层需求:尊重的需求 自我尊重 被他人尊重等
第五层需求:求职、审美的需求
第六层需求:自我实现的需求

“除了生理与安全需求外,其他所有的追求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交价值。”

除了最底层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,其他的都与社交相关。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垂直管理按的联系,而上层必然包含下层,比如安全需求一定包含生理需求,下层需求的实现也隐含了对上层需求的追求。

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,都可以看成是相互寻求反馈的关系。

情感的本质是主体(我)对客体(单一个体或群体)能承认主体(我)社交地位的认可的需求,我们称之为社交认定。

通俗的讲:就是我期望你能认可我的社交地位,不管是两性之间的情人地位还是亲人与朋友间的身份地位。

追求的本质,不过是追求一种社交认定。

这也是我为什么多次表达到:并不是想谈恋爱,我认为恋爱是琐碎的,而且时常会给人带来负面感受,但我就是想得到她,想知道我在她心目中的地位。这不正是一种社交认定嘛?

我为什么需要从她心中得到社交认定呢?

《走出剧情》这本书又给了我答案。我们每个人心目中(尤其是童年缺爱的孩子 ps.现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,应该是那些具有缺爱错觉的孩子),都住着一个孤独的婴儿。他十分的惧怕孤独。

关于这个婴儿,我摘录一些具体的描述:

“我今天又困在低潮的情绪中,真怀疑自己能不能变好了。深入这种自我放弃、颓废的意象里,我看到内在的我像个婴儿一样,一直在等待,等待天使来救我。在顽固的自我放弃、消极颓废的情绪下,我是一个被遗弃的孤独的孩子。这个自我觉察极为精准的诠释了我为什么无法对自己负责,因为我虽然身体上已经成年了,但内在还挂着一个湿漉漉的可怜婴儿。我的潜意识极其顽固地抓住这个自我意识不放,哪怕我外在的社会功能已经相当不错。”

“我瘫在床上,像个死去的婴儿一样,一动不动。我似乎不饿,也没有任何需求,心如死灰。这个时候,死亡对我来说也无所谓。”

死婴的状态是中度抑郁的状态,是为了防御内在孤独可怜甚至快死去的状态。

“我们宁可幻想一个人,幻想他是拯救自己的天使,幻想他会张开翅膀拥抱自己。”

我的内心就住着这样一个婴儿。他极度害怕孤独,但这是一种错觉。这是我婴儿时期的剧情,现在我已经到了成年,这是我婴儿时期的剧情,并非我成年时期的剧情。

我无须对外界的社交认定有着如此强烈的追求。我无需一个又一个轮回的步入一次又一次的无效社交。

虽然我并不同意无效社交这个说法,即便是从来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,但却让当时处于这种轮回中我的我得到某些真实的感受。

我为什么从自身找问题?因为我感觉我确实存在问题。自从大二开始,便多次的陷入这种黑暗循环。

通过读心理学的书,我大约明白了一些。

为什么我小学初中高中没有这个烦恼?因为那是,我连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还没有满足。

每个月都需要借助家里寄生活费来生活,仅够维持正常的吃饭需求,有时买一些额外的东西,临放假的几天还会饿肚子。

至于安全需求,更是没有的。连生理需求都尚未满足,何来安全需求呢?所以那时的我是从来不会想这种社交关系的。

我不主动社交,但一直也有一些朋友,期待得到某些人的好感,但却从不过分。因为我知道,那些距离我,太远了。

直到高中,我也会有暗恋的人,但却没有追求过的人。因为我依然没有满足最底层的两个需求。更不会做出一些对当时的我而言“出格”的事情。

但到了大学不一样了。首先是由于一直感兴趣的计算机技能,使我在生活费上可以自给自足。虽然不多,但比周围同学要稍微富裕一些。最主要的原因是,花自己赚的钱,和花家里的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。

因此我属于是一下满足了底层的两个需求。终于开始过度到情感的需求。

或许是过度需要一些时间,我大一上学期时,也从未限于情感的烦恼。没有喜欢的人,也没有恋爱的想法。

大一下学期,由于某些原因遇到了一个女生,对这个女生一开始没有什么喜欢,并且当时的我恋爱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。如果适时收手,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故事。

但我们都没有收手的意思。于是在大学时期我的第一段恋爱就开始了。持续了大概一年。经历了热恋期到平淡期最后冷淡期。其中是有很多故事的,到现在我和这位女生也没有断绝联系。因为我们分手的原因,多数并非出于自身,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:疫情最严重的时期,半年都不可以出校,这样即便是有维持恋爱的方法,但不适于当时的我们。

在那位女生之后。我的情感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想在想来,对于这些变化我依然感到震惊。

在我的前两层需求尚未满足之时,我对第三层需求是有过期待的,但期待不至于太强烈。
在前两层需求稍微满足之时,我开始了对第三层的需求,并有了一段恋爱关系。

在此之后,由于我的收益从刚开始创业时的一个月赚个2 3K 到后来的4 5K,以至于上学期我创造了2天赚2w的记录。虽然这些对于业界大佬来说并不多,但对于一个在学校上课的学生来说,我认为是不少的。

关键是我赚钱的方式是处于脑力,这使得我变得更加自信,从而更加加深了对第三层需求的追求。

从自卑,到赚钱带来的“自信”。这个跨度使我产生了很多的错觉。后来我发现,我骨子里依然是自卑的。我内向,出现在公共场合便会变得极度的不自在。这种自卑,导致我迫切的需要寻求异性的关注。

于是有了很多令我心痛的故事。

我用着苹果十三手机(今天刚开苹果14发布会)带着3K多的手表,以为就可以带给我自信了,但并没有。从我的很多举止就可以看出来,我依旧是个自卑的人。我曾读过多本心理学书籍寻求改变,认为自己少有好转,但这不过一次又一次的带给我一种假象。

我对于任何接触我的异性都有某些需求(当然也是有前提的),我或许是希望得到她们心中的社交认定。

因而有了一次次的悲剧,但悲剧仅仅是对我而言而已。

我和段描述中的病态男人简直太像了:因为我虽然身体上已经成年了,但内在还挂着一个湿漉漉的可怜婴儿。我的潜意识极其顽固地抓住这个自我意识不放,哪怕我外在的社会功能已经相当不错。

事实是,我真的需要这种认定嘛?惧怕孤独的婴儿,只是我婴儿时期的剧情,而现在我已经成年了,为何还要一次次接受这种假象?

从我对她的了解,她应是处于第一二层需求层次中。因此结果早就是注定的。

我们本可以成为朋友(我感觉现在做出某些改变也是可以成为朋友的),但这孤独的婴儿迫使我一次又一次寻求自己的价值,那价值是虚渺的,是荒诞的。

本文记于 2022年9月8日 中午未能眠 起身敲下这些文字

我已经做好了改变的准备,包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。

身体上的改变我一直都在进行,主要就是减肥,因为我属于体重偏胖的那种。

半年前我的体重是205斤左右 而今已减到了167斤 这足以证明我并不是低能人。身高是在180cm左右。

减肥一直在进行,不过决心时大时小。

心理上就是要改变一些曾经错误的想法。这并非单单是表白失败才使得我发现。我的心态一直都是有问题的,感觉大二大三两年百分之70的时光都处于郁郁寡欢之中。

Last modification:September 8th, 2022 at 03:46 pm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